合作區概覽
世界冠軍,在橫琴的「轉身」之路
來源: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 發佈時間: 2025-05-29
她,是世界羽毛球冠軍,是澳門大學在讀博士,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青少年羽毛球隊總教練……
作爲羽壇傳奇人物,馬晉從未遠離羽毛球這片她所熱愛的土地,如今她選擇來到橫琴,在轉換新身份後繼續投身羽毛球運動的推廣與普及當中。
馬晉自小便與羽毛球結下不解之緣,她從8歲開始練習羽毛球,15歲便成功進入國家隊,在長達十一載的職業生涯中曾先後6次斬獲世界冠軍。
當輝煌的國家隊生涯結束,馬晉迎來人生中第一次的身份轉變。她選擇踏進高等學府的大門,在澳門大學完成碩士學位課程後又繼續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橫琴與澳門僅一水之隔,加上澳門大學就坐落在橫琴島上,在澳大求學深造的經歷也讓馬晉對於橫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此,她的人生與橫琴有了越來越多的交集。
以往在賽場上,馬晉因體能充沛、速度過人而獲得“小馬達”的美譽;如今,她以這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外號命名,創辦了橫琴小瑪達羽毛球俱樂部。
隨着俱樂部與合作區有關部門先後合辦多項賽事逐漸走進大衆視野,馬晉在此期間又獲邀接棒合作區青少年羽毛球隊總教練,她也因此“轉身”成爲了青少年羽毛球領路人。
肩負起新的重任既光榮也有壓力,在馬晉初上任之際,合作區青少年羽毛球隊建設面臨不少挑戰。
馬晉坦言,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外,如何讓青少年學會正確的勝負觀這一心理問題同樣需要多費思量。“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小朋友對於輸贏或許還沒有太清晰的概念;而隨着教學的深入,他們的心態可能又會變得‘想贏又怕輸’,一旦真的輸了就容易喪失信心。”
爲了讓隊員們能夠更平和地面對勝負,馬晉的祕訣是幫助小朋友看淡輸贏,專注於跟自己的膽怯和懦弱去爭、去較量。“我總是告訴他們,一是‘想贏不丟人’,二是‘不是想贏,只是不想輸’,讓他們牢記這種觀念,勇於面對球場上的勝負乃至人生中所有的挑戰,要做自己的冠軍”。
在馬晉的言傳身教下,隊員們的水平在短時間內便得以大幅提升,更有隊員已經達到能在市級比賽奪冠的優異水平。
幫助青少年在技術和心理上日益長進讓馬晉獲得了充足成就感,更讓她感動的是政府、學校、家長等持份者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和合作區政府以及區內各所學校都有良好溝通,有時也會進校宣傳推廣,很多學校聽說我們要來都很高興,有的老師還說自從我們去過之後,現在學校運動場裏都是打羽毛球的,學生們都很喜歡。”
而在看到家中小孩對於羽毛球的興趣和熱愛之後,家長們也都紛紛給予更多支持。“現在有不少家長會陪孩子們來練球,甚至每天都會守在旁邊看着他們練,比孩子還專注。”說到有趣之處,馬晉臉上也洋溢起帶着自豪的笑意。
身份雖變,但馬晉對於運動的熱愛未變。
自她接手教鞭之後,合作區青少年羽毛球隊的培訓工作逐漸走上正軌,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接觸運動、愛上運動,也讓她更加堅定了要繼續紮根橫琴、讓更多人感受到運動樂趣的決心。
“橫琴的環境變得更漂亮了,而且區內的運動康體設施也更加完善,每逢週末都能看到有很多居民以及從澳門過來的朋友在島上散步、慢跑、騎行。”馬晉認爲,種種跡象都在證明運動康體的體育文化已在橫琴生根發芽,體育運動也將琴澳兩地居民更緊密地凝聚在一起。
對於即將舉辦的十五運會,馬晉相信,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體育賽事,能夠很好地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橫琴居民對於體育運動的興趣。
而作爲合作區的一份子,每一位居民其實都可以成爲十五運的參與者和推廣者,就算是向路過的遊客介紹橫琴的人文風光及美食等小事,對於推廣賽事、推介橫琴都是一種幫助。
做好體育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也正是馬晉期待下一次“轉身”的方向。“希望未來能夠做好體育運動及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推廣者,讓更多人從瞭解羽毛球,到在運動中找到樂趣,再到參與到體育賽事取得成績。”馬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