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與你息息相關!事關跨境公交、車輛規則銜接……
來源: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綜合整理自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 2025-03-07
陽春三月景色新,全國兩會已進入第三天!澳區代表委員們積極履職盡責,圍繞“澳門+橫琴”將琴澳居民的關切和期待帶到會場。
讓我們一起繼續關注澳區代表委員們的動態,看看都有哪些“更新”!
澳區全國政協常委何潤生
目前,越來越多澳門居民前往合作區生活就業,橫琴“澳門新街坊”入住率持續提高、教育配套逐步完善、跨境通勤便捷度日漸提升,但仍存在細節問題亟需“接地氣”地解決。
何潤生指出,不少澳門居民反映,琴澳跨境交通銜接仍存不便,如通勤專線發車時間多在早晚高峰期、站點覆蓋範圍有限,難以滿足非上班高峰期的其他人群出行需求。
何潤生認爲,應增加非工作日時段班次,研究開設覆蓋面更廣的跨境巴士路線。同時,對於自駕出行的澳門居民而言,則是希望能通過規則機制對接,逐步解決跨境車輛的交通規則差異、兩地保險處理、意外事故處理等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合作區的教育配套亦備受家長關注,特別是隨着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的開學,更多澳門學生選擇到橫琴就學。
何潤生表示,駐校社工及學生輔導服務在澳門行之有效,建議合作區借鑑澳門經驗,分階段推進駐校社工服務、制定相應服務標準和考覈評估機制,形成全方位服務網絡,更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跨境巴士“通琴號” 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馬志毅
目前,跨境電商多樣化的產業結構深度兼容了“澳門+橫琴”優勢,但仍存在不少情況導致合作區較難推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的模式落地。合作區應創新商業模式,充分結合澳門零售業優勢,推動澳門本土商貿零售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從合作區現實情況出發,馬志毅表示,期望廣東省重點支持省內國企或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採用海淘方式,搭建跨境電商保稅自提運營平臺,支持澳門企業簡化備案流程入駐,將澳門已上市且備受內地居民信賴的OTC藥品等納入特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將在橫琴生產的獲得“澳門監造”系列標誌授權產品納入跨境電商進口產品範疇,免於運回澳門,直接在橫琴通過跨境電商保稅自提運營平臺銷售。
同時,馬志毅建議,合作區需與企業配合做好海關監管工作:在跨境電商產品進入合作區後,做到全環節、全天候、全過程即時監控;依託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臺,做到監管所需的政務資料互聯互通,便利海關調取回溯。
▲華髮跨境電商產業園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嘉倫
合作區應緊緊扭住“澳門+橫琴”的新定位,充分結合併發揮好澳門作爲葡語國家“精準聯絡人”的作用,將橫琴打造成中葡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
2023年,澳門對葡語國家進出口總額14.3億澳門元,較2003年增長7.9倍。
何嘉倫表示,由數據可見,建設中葡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能有效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鼓勵企業向營銷物流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同時,澳門可依靠橫琴建設中葡國際物流基地,擴大大宗商品進出口規模;圍繞中葡流通的大宗商品,佈局建設一批進口基地以及進口指定監管場地,推動相關現貨產業生產、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
▲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 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莫志偉
澳門與橫琴的深度融合,爲澳門青年創業就業搭建了廣闊舞臺。但廣大澳門青年在融入橫琴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崗位匹配度不高、對相關政策理解不足等問題。
圍繞當前存在的問題,莫志偉認爲主要可歸納爲兩方面:
一是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存在結構性錯配
二是琴澳兩地政策措施宣傳效能有待提升
莫志偉建議:
一方面,要深化多方協同合作,構建多元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琴澳“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青年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機制,強化校企合作;創新職業發展支持機制,研究將澳門“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適用範圍延伸至合作區。
另一方面,要聚焦青年關心關注,精準開展政策宣介解讀。採取“線上智慧平臺+線下聯動機制”模式,打造澳琴一體化政策智慧服務平臺;建立“政社校企”聯動機制,由琴澳兩地政府牽頭,聯合社會各界常態化開展琴澳政策措施宣講培訓活動。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倫偉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蓬勃發展,合作區作爲連接內地與澳門的關鍵紐帶,承載着推動大灣區發展、協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等重要使命。
以教育爲例,林倫偉指出:
首先,合作區要將自身定位爲澳門及外地學生的生活學習核心區,爲學生們提供便利,幫助其融合琴澳兩地的生活學習。同時,建議將此類學生在橫琴生活學習的時長視爲“在澳逗留”時長,從而滿足“學歷認證”所需等。
其次,要構建高效便捷的教學與生活通道,爲澳門高校教職員工設立通關專用通道,簡化出入境流程;對外籍教職員及國際專家實施簽證優惠政策,吸引頂尖人才進駐等。
第三,構建以合作區爲核心的“四新雙創”及“產學研轉化基地”,助力澳門高校建設創新型科研實驗室,培育頂尖創新人才及重點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
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效果圖 澳門大學/圖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季敏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歐安利
在“澳門+橫琴”的新定位下,應更好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將澳門和橫琴建設成區域性的國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樞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地。
兩位委員均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多次提及“高等教育園區”,認爲可藉此讓澳門高校均可在園區獨立辦學,共用教學樓、運動場、圖書館、學生餐廳等資源,優化專業佈局和學科共享互補,支持學生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同時,建議佈局大學科技園區,實現科研設施和教研成果共享;加強合作區土地利用,建設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和人才用房等公共設施。
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兩位委員建議,合作區應建設國家級研究平臺,開拓合作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新賽道,扶持澳門優勢學科和重點專業發展,推動更多國家重大項目、重點研發項目等落戶合作區。
澳門大學—愛姆斯坦合作實驗室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圖
“兩會時間”進行中!請大家持續關注“兩會匯琴音”欄目,跟着代表委員們的腳步,傾聽他們的“兩會好聲音”,共同奏響“澳門+橫琴”和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