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有料!事關琴澳未來發展走向……
來源: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綜合整理自澳門日報 發佈時間: 2025-03-06
聚焦全國兩會!會上的澳區代表委員們都提出了哪些琴澳融合“金點子”和琴澳發展“新思路”?一起一睹爲快!
澳區全國政協常委崔世昌
離開了人才的支撐,產業發展便難以有序推動,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政府間要緊密溝通協調,更好實現人才流動共享。
崔世昌認爲,琴澳兩地政府要共同研究制定簡化琴澳間人才流動方式和手續的方案,還要藉助高校優勢,讓更多澳門高校來橫琴發展。
特別是在“澳門+橫琴”的戰略新定位下,合作區可建設培育人才集聚地,助力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明金
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澳門+橫琴”的新空間應承載更多“高才”,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推進多元化經濟新增量。
陳明金建議,琴澳兩地政府應成立專責部門,以“澳門+橫琴”的思路,完善頂層設計,結合產業發展要求,制訂“人才需求清單”。特別是對於本地短缺又難以短期培訓的國際高端人才,要提前佈局,有針對性地引進甚至主動邀約。
在教學科研方面,陳明金提出,應以澳門高校作爲聚集國際高端人才的主要平臺和陣地;以橫琴作爲澳門高校延伸辦學的腹地及大灣區創新平臺,爭取更多國家級、省級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落地橫琴。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黃竹君
澳門具有中西文化交流歷史和“一國兩制”的優勢,要加強與橫琴的協同發展,使琴澳成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大灣區人才交流平臺。
從進一步提升國內外人才往來的便利度和覆蓋面這一角度出發,黃竹君建議,在六類內地人員才可以申請辦理往來澳門人才簽註的基礎上,增加與澳門“1+4”產業相關領域人才的簽註,藉此推動琴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及大灣區人才交流平臺。
此外,建議琴澳共建中外合作研究院、實驗室或觀察站,讓外籍教研人員更全面認識中國發展。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馬志毅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中提出,要支持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鍼灸培訓中心。合作區要結合政策優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研究所聯合申報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鍼灸培訓中心。
具體而言,馬志毅建議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提供教學師資、課程開發等人力、技術支撐,合作區引進並整合灣區內各高校重點資源,負責場地籌備、國際生源招聘等工作。
同時,藉助澳門科研機構在國際學術期刊SCI的影響力,定期舉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準國際鍼灸學術會議;完善鍼灸教育體系建設,爭取獲得國際鍼灸教育的權威認證和廣泛認可。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羅奕龍
2024年11月,橫琴“澳門新街坊”衛生站啓用,澳門居民可以在合作區享受到趨同澳門的免費醫療服務。但是,當前琴澳兩地在醫療服務銜接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與障礙。
羅奕龍指出,兩地在醫療技術規範及藥物使用標準存在差異、將澳門使用的疫苗擴展至合作區的申辦手續繁瑣等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上述問題,羅奕龍認爲,應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簡化審批流程,推行“一次申報、聯合審批”模式。
同時,在現有科研用途物品跨境運送機制的基礎上,就臨牀醫療用途物品建立相應機制,放寬醫療業務和檢驗工作所需物品的琴澳進出口限制,促進兩地醫療機構協同發展。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阮建昆
當前,澳門整體消費仍處於恢復階段及產業結構不平衡的情況中,澳門中小微企業要成功“走出去”,挑戰與機遇並存。
阮建昆認爲,琴澳兩地政府應積極爲澳門中小企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及彌補營商短板。
他科學系統地提出了五點看法:
①應廣泛團結和集中澳門社會力量,共同推動合作區第二階段建設。
②琴澳兩地政府應積極幫助澳門中小企業轉型,使中小企業主動創造營商價值。
③希望琴澳兩地政府能果斷採取措施,在產業合作方面加強聯動,互補優勢。
④建議有計劃組織澳門中小企業代表赴琴考察,深入瞭解合作區市場和政策環境。
⑤建議深化琴澳跨境協同效應,打造“澳門品牌+橫琴製造”模式,將產品全面拓展至內地乃至葡語系國家及地區。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蔡明威
合作區計劃借鑑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此模式雖有前瞻性,但須考慮合作區發展階段,強化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協同,解決關鍵問題。
針對合作區產業發展現狀,蔡明威認爲,應借鑑合肥市經驗,優化投資模式,重點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國家戰略領域。
同時,借鑑合肥市“以投帶引”經驗,吸引龍頭企業落戶,並配套引入上下游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此外,還要整合稅收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工具,爲落地企業提供“定製化資源包”;探索“對賭式招商”,明確企業需承諾在三年內實現核心指標,未達標者按約定退出或補足差額。
澳門的“超級聯絡人”功能亦是不容忽略。蔡明威建議,要推動澳門外資企業轉型爲跨國投資樞紐,吸引外資科技、金融企業與合作區對接。設立“琴澳國際創新走廊”,聯合澳門高校、國際商會搭建高效轉化平臺,優先支援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跨境合作項目。
同時,依託澳門中葡平臺,引入葡語國家主權基金參與合作區新能源、數字貿易等項目建設。建立“橫琴—澳門—葡語國家”三方合作機制,爲內地企業“出海”提供法律、金融等一站式服務。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倫偉、邱庭彪、葉兆佳、羅奕龍、高錦輝、陳華強、黃竹君:
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標誌着粵港澳體育合作的深化。
七位委員一致認爲,澳門在發展社會組織及志願服務推廣方面有着悠久歷史、充足經驗及成熟體系,爲實現灣區志願服務的資源整合與資訊分享,應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志願者服務統一管理平臺,並以合作區作爲先行先試點,爲志願者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服務途徑。
同時,他們還建議,在合作區創建國家標準的志願者學院,加強與國際志願服務組織的合作,並舉辦各類型研討會,爲大灣區志願服務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兩會時間”進行時!請大家持續關注“兩會匯琴音”欄目,跟着代表委員們的腳步進行深度“頭腦風暴”,共同描摹“澳門+橫琴”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