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澳門藥、橫琴造”,看琴澳如何攜手叩開世界之門

來源: 合作區行政事務局、省橫琴辦綜合處 發佈時間: 2025-01-06

  十字門水道中的風雲際會,始於400年前。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及英國商賈從海上紛至沓來,他們攜帶的豐富香料也跨越重洋,與本土醫藥智慧交融,爲琴澳這片土地埋下了中醫藥發展的深厚底蘊。

圖片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這一煲中藥熬至今日,歷久彌香。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賦予合作區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從科技研發到高端製造,從政策引領到企業創新,合作區正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中醫藥等傳統產業的現代化轉型與國際化進程。

圖片

  血餘、何首烏、靈芝、人蔘……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科研總部大樓內,古色古香的活字印刷式幕牆上,錯落有致地鑲嵌着珍貴的中藥標本,向來訪衆人訴說中華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圖片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圖片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實驗室

  作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首個落地項目,產業園成立於2011年,是澳門特區政府爲主投資的醫療健康產業園區。截至11月底,產業園整體出租率79.22%。其中,產業區域出租率達93.95%;商業區域出租率達62.03%;園區註冊企業238家(含澳企85家),入駐企業128家(含澳企56家)。其中包括創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的澳門“老字號”——張權破痛油。

圖片

●不同版本包裝的張權破痛油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的這25年,剛好也是張權破痛油從手工作坊走向現代化生產的25年。”張權破痛油第三代傳人張樂祈緩緩講述。

圖片

●仁安堂中藥房

  上世紀五十年代,張權中醫師於澳門下環街,以前鋪後居的方式自行設館行醫,成立仁安堂中藥房,張權破痛油誕生於此。

  “一起工作時船員常因工作受傷,礙於海上救護條件有限,只能聽天由命,因此爺爺開始鑽研中醫藥書籍,尋找能讓傷口快速癒合、破除痛楚的良方。”張樂祈說。

圖片

●張權破痛油搬進廠房

  澳門回歸祖國後,澳門特區政府針對中醫藥進行了立法,張權破痛油搬進了廠房,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前鋪後居模式,中成藥生產管理引入了更現代化的模式。

  “澳門空間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產能和發展。”張樂祈深知,要想讓張權破痛油這一澳門品牌走得更遠,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與澳門一衣帶水的橫琴,成爲他們心中的那片熱土。

  從澳門大學畢業後,張樂祈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爲第三代傳人。2017年,在產業園的幫助下,張權破痛油完成莫桑比克藥品註冊,成爲首批進軍葡語系國家的中成藥。

圖片

●莫桑比克註冊中醫藥產品友好贈與當地

  2021年12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放首批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內地上市註冊證書,其中就包括張權破痛油,自此這款藥油順利打開內地市場。

  “產業園、省藥監局等爲我們提供了專人諮詢服務,微信群每天都在不停地響,最後提交的申請文件多達500多頁。橫琴不僅爲我們提供了現代化的生產線,還幫助我們打通了跨境委託生產的全流程,成功實現了從澳門註冊到橫琴生產的跨越,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張樂祈說,爲實現傳統配方藥油的現代全機械化生產,2023年,藥廠進行了GMP標準的設計與新廠房的擴建,2024年由粵澳藥業協助開展了申請GMP認證的員工培訓和體系建設。

圖片

●路環廠房

圖片

●藥廠進行了GMP標準的設計與新廠房擴建

  2024年12月19日,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文藝晚會在澳門舉行。“讓中醫藥幫助更多的人,是我們的初心和夢想。”張樂祈在晚會上深情感慨道。

  “希望未來能夠藉助琴澳協同發展的優勢,助力中醫藥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走出去’。”張樂祈說。

圖片

  在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合作區將中醫藥的“走出去”視爲關鍵一環。而澳門,憑藉其獨特的文化紐帶和廣泛的國際聯繫,成爲不可或缺的跳板。

  澳門大街小巷藥房的貨架上,帶有“澳門監製”標誌的藥品,吸引衆人目光。其中,有紅、藍兩種色調包裝的“馬交牌千里追風油”格外醒目。這是一款首個獲得澳門藥監局簽發澳門藥品跨境“委託製造許可”的產品,是一款主打散瘀消腫、祛風止痛功效的藥油,是由入駐產業園的澳門企業——澳門澳邦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託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在橫琴生產的。

圖片

●馬交牌千里追風油

  “我們原本的包裝是藍色調,在橫琴生產的產品是紅色調。這個特殊的設計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是和產業園以及合作區相關部門領導在一起聊天時產生的靈感。”澳邦藥廠有限公司技術發展總監劉帝恆回憶道,根據推算,新包裝產品開售時間是國慶節左右,“所以我們選擇‘中國紅’作爲主色調,契合節日的喜慶氣氛。”

圖片

●兩種不同包裝的“馬交牌千里追風油”

  2023年9月,“馬交牌千里追風油”從橫琴發運,在澳門面向公衆銷售。這不僅代表着一款傳統中醫藥產品的現代化轉型,更是“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模式的一次成功展示。

圖片

●“馬交牌千里追風油”獲得首批產品標誌授權使用證書

圖片

●“澳門監造”系列標誌

  2024年5月,“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標誌正式發佈。截至2024年11月底,合作區共有3家企業的13款產品獲得“澳門監造”等標誌授權。如今,“馬交牌千里追風油”已換上印有系列標誌的新包裝,不僅彰顯了“澳門藥、橫琴造”的高品質形象,更爲其贏得了更廣泛的市場認可與機遇。

  藉助“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模式,未來橫琴將可以高效地承載“澳門元素”背後的中醫藥成果,澳門也可以藉此更好地開拓內地大市場。

圖片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產業園時強調“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這是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簡稱“橫琴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東省中醫院)首席科學家、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主任劉良說。

圖片

●劉良

  2024年1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合作區考察。在橫琴天沐琴臺展示廳,劉良詳細匯報了粵澳共建中醫藥高端科技支撐平臺的建設進展與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整合多學科先進技術,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做法表示肯定。

  “能夠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橫琴實驗室建設情況,深感光榮,重任在肩。”劉良說。

  兩年多以前,劉良來到橫琴這片中醫藥的沃土,與20餘位來自大學和醫院的同事紮根橫琴,日夜奮戰投身實驗室建設。2023年12月28日,橫琴實驗室揭牌啓動。

圖片

●橫琴實驗室揭牌儀式

圖片

●橫琴實驗室Ⅰ期啓用儀式

  “我們致力於將實驗室打造成爲國家中醫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策源地。”劉良表示,實驗室基於國產華爲昇騰芯片建立了智算中心,開發了中醫橫琴大模型,匯聚涵蓋逾1000億字符的中西醫藥知識文本和臨牀診療數據,實現中醫+西醫+中西藥物三大“智能體”交互,創建“人-機協同”治療方案,實現中醫臨牀傳統診療方式向“數智化”轉變,推進中醫臨牀診療現代化,走向世界。

  目前,實驗室中藥新藥創制“四化平臺”已經成爲全球首套全自動中藥有效活性成分分離和分析平臺,從成分分離提取到藥物活性測試,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數字化、工程化、自動化。

圖片

●橫琴實驗室“四化平臺”

  談到未來,劉良表示橫琴實驗室將積極培育中醫藥新質生產力,努力成爲中醫藥原始科技創新的發生器、高端產品開發的賦能器、高質量臨床服務和高質量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服務器、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鏈接器,實現出理論、出人才、出技術、出標準、出產品、出企業的“六出”目標,爲國家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數智中醫,走向世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