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澳門創業青年如何在“橫琴舞臺”開啓新生活?請看

來源: 央視新聞 發佈時間: 2024-12-24

  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爲了吸引集聚各類人才以及促進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新創業,合作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的租金減免扶持、創業獎勵以及補貼政策。

  三年來,琴澳雙城加速一體化,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來到橫琴工作和生活。澳門青年在橫琴,打造澳門味道;從澳門到橫琴,澳門企業家給醫療穿刺配“導航”;澳門品牌、橫琴空間、灣區資源,澳門青年助力澳門中醫藥出海;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讓我們跟着央視新聞“新聞調查”欄目的鏡頭,一起走進澳門創業青年的故事。

  01

  從澳門來到橫琴

  他們讓更多人品嚐家鄉味道

  2024年11月,我們應澳門青年梁家星的邀請,來到了這家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澳門茶餐廳,來嚐嚐他和他的同學在這裏出品的澳門特色美食。

  蕭家源是這家餐廳的主廚。餐廳開業半年來,蕭家源每天早晨從澳門開車來到橫琴,從中午忙碌到天黑。這個餐廳的每一道菜都由他親自掌勺。

圖片

  在來到橫琴之前,蕭家源在澳門幫父母打理着已經開了有三十多年的餐廳。在梁家星的力邀下,蕭家源將自己從父親那裏學到的手藝帶到了壹馬茶記。

  蕭家源對於菜品細節的把控非常執着,用什麼米,選哪種臘腸,他希望呈現在食客面前的每一道菜都是他從小到大熟悉的澳門味道。也正是這份執着,讓他和梁家星不厭其煩地跑遍了澳門的大街小巷去尋找一款已經停產的奶茶壺。

圖片

  從小小的奶茶壺,到每一道熱氣騰騰被端上桌的菜,蕭家源和梁家星專注、踏實地爲來到小店的顧客提供原汁原味的澳門味道。隨着越來越多的澳門人來到橫琴工作和生活,這個小小的溫馨的空間已經成爲很多在橫琴的澳門人隨時能夠品嚐家鄉味道的地方。開業半年來,壹馬茶記也慢慢收穫了很多橫琴本地的回頭客。

  壹馬茶記的對面就是天沐河,這條河貫穿橫琴全島,距澳門氹仔最近處不足200米。20世紀六十年代末,珠海和順德兩縣聯合圍墾了大、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使兩島合二爲一,之後統稱爲橫琴。

圖片

  2011年,在澳門念完高中的梁家星被保送到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念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後,他來到了爺爺當時工作過的橫琴。

  2015年,剛畢業的梁家星開始在橫琴的一家公司做市場調研工作。最初工作的三年讓梁家星得到了快速的成長。這三年間,他見證了橫琴的建設發展,也慢慢看到了市場的機會。

  2018年,梁家星在橫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主營的業務是地產銷售和家居裝修。慢慢地,他在橫琴也擁有了多家自己的餐廳。

圖片

  爲了促進澳門與內地融合發展,拓展澳門企業發展空間和載體,鼓勵澳門企業在橫琴租用辦公樓宇實行跨境辦公,橫琴早在2019年就對進入試點樓宇的澳門跨境辦公企業給予租金補貼。

  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爲了吸引集聚各類人才以及促進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新創業,合作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的租金減免扶持、創業獎勵以及補貼政策。

  今年,是梁家星來到橫琴工作生活的第九年,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揭牌運作的第三年。三年來,琴澳雙城加速一體化,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來到橫琴工作和生活。根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4年9月,在合作區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達16539人,就業人數達5132人。

  02

  從澳門到北京再到橫琴

  她接連取得創業新成績

圖片

  這個小型化穿刺手術機器人是張昊任的公司研發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傳統的肺小結節穿刺手術高度依賴醫生的技術和經驗,手術時間相對長而且要經歷多次調針和CT掃描。

  在創業之前,張昊任曾在澳門藥監局負責毒麻藥品管理的相關工作。2000年,張昊任從澳門來到內地,投身到藥物與醫療器械研發領域。

圖片

  在創業之初,張昊任就將目光鎖定了腫瘤診療智能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方向。她在以往的工作中發現,成年人的肺部大小在30釐米左右,而醫生徒手穿刺看肺部切片往往是以毫米爲單位,一個患者就需要看300多張,既耗時也耗精力。她找到了擁有豐富研發經驗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段星光共同攻克難題,努力縮小穿刺導航定位的“毫米差”。

  僅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張昊任與研發團隊完成了軟組織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產品樣機研發,並順利通過多輪實驗。這款手術機器人在2022年和2023年相繼獲得了國內首張軟組織穿刺手術機器人領域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三類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屬於國內首創。

圖片

  2023年8月,張昊任將自己的公司從北京遷到橫琴。2024年1月,在第三屆橫琴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她的穿刺手術機器人項目獲得了一等獎,作爲合作區代表性的澳人澳企,張昊任的企業,也成爲合作區政府投資基金的首個股權投資項目。

  總部搬遷到橫琴一年多來,張昊任帶領公司在琴澳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接連取得新成績,研發的“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獲批三類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被國家藥監局認定爲國際首創,這也是橫琴本土誕生的第一張三類創新醫療器械註冊證;張昊任的企業也入選了第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潛力獨角獸”企業。

圖片

  爲了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自2021年9月以來,合作區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業。目前,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從事科技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澳資企業已超過1224家。張昊任認爲,隨着產業聚集度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新項目會持續落地橫琴,這都將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03

  每天往返於澳門和橫琴

  他致力做中醫藥出海的“擺渡人”

  澳門青年黃滋才現在每天都往返於澳門和橫琴之間。2015年,黃滋才從北大數學系畢業,目前是一家中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

圖片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大力發展的“四新”產業之一,也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爲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位於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從2011年落成,截至2024年10月,共有註冊企業239家,其中澳門企業達到86家。

  中醫藥在澳門有着悠久的使用歷史,行走在澳門街頭,中藥房、中醫館遍佈大街小巷。2017年,中醫藥被列爲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的新興產業之一。但是澳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受制於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中醫藥市場空間有限,也缺乏推動中醫藥發展的資源優勢。澳門品牌、橫琴空間、灣區資源這三個要素的結合爲澳門中醫藥產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圖片

  黃茵,畢業於澳門大學心理系。2018年,她在澳門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開發了線上預約看病系統,與澳門四分之一的診所建立了合作關係。2019年,黃茵來到橫琴,創辦了灣谷科技研究(珠海)有限公司,目前是分子態(澳門)中藥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內地中醫藥企業相關產品在澳門的代理。

  “澳門註冊+橫琴生產”,依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中醫藥“出海”有望繼續提速。對於黃茵而言,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將澳門的中醫藥產品帶進葡語系國家和地區,做好中醫藥出海的“擺渡人”。

圖片

  04

  具有政策紅利與區位優勢

  多家工廠落地橫琴

  在橫琴的大昌行綜合物流中心,海關的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地來到這裏對貨品進行查驗。作爲首批由澳門特區政府推薦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的項目之一,這個擁有5層多溫度倉儲及加工包裝設施、建築面積達54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於2019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

  根據2024年1月24日海關總署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加工增值貨物內銷稅收徵管辦法》,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企業生產的含進口料件在合作區加工增值達到或超過30%的貨物,從合作區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按實際報驗狀態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這一新規定的實施將有助於促進合作區內企業的發展,也將加強內地與合作區之間的經貿聯繫。

圖片

  作爲中國最早的奶粉品牌之一,飛鶴奶粉正是相中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政策紅利與區位優勢,在2024年3月完成了飛鶴橫琴工廠的建設。

  按照有關規定,我國進境食品除需滿足國家、品類檢疫准入,其生產企業還應在海關注冊登記。澳門作爲自由港,准予進境的食品範圍更大。“進境暫存中轉澳門檢驗檢疫食品監管創新”是專門爲橫琴承接澳門物流業輻射轉移、促進兩地物流協同發展量身定製的措施。目前,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對“兩頭在外”中轉澳門銷售的食品,在確保滿足檢疫要求的情況下,海關不再強制性要求食品來自境外註冊生產企業,憑澳門官方出具的證明文件准予進入合作區倉儲分撥,解決了大昌行等琴澳物流企業多年來的業務發展需求。

圖片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實行“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高度便利”分線管理特殊監管體制。歷經2年多時間的探索,2024年3月1日零時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線管理正式實施。珠海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爲“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爲“二線”。“一線”爲橫琴口岸,“二線”通道包括橫琴大橋、橫琴隧道、深井通道、橫琴碼頭、廣珠城軌延長線橫琴站及長隆站、十字門隧道(臨時出島)7個通道。

  ●“一線”口岸方面,自用、合理數量爲限且符合有關規定的個人行李和寄遞物品,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二線”通道方面,免稅或保稅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按規定徵稅,居民旅客15天內首次經“二線”進入內地時,攜帶免稅物品予以8000元的免稅額度。

圖片

  目前,在一線橫琴口岸,“粵澳聯合一站式”通關係統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往返於琴澳的跨境車輛的通行效率,海關環節平均驗放時間從40秒縮短至23秒,效率提升了40%。

  05

  “幹飯團”不斷壯大

  澳門人在橫琴成爲鄰居

  合作區分線管理政策正式實施以來,琴澳跨境要素的流通效率得到提升,人員進出更加便利,物流資金流更加高效。作爲首個粵澳兩地攜手合作、爲澳門居民打造的大型綜合民生項目,“澳門新街坊”也迎來了他們的首批澳門業主。

圖片

  作爲“澳門新街坊”項目的配套建設學校,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的幼兒園和小學已經在今年9月3日正式開學,這是內地首家澳人子弟學校,未來也會爲在橫琴的澳門子弟提供從幼兒園至高中的“一條龍”教育服務。

  黃滋才告訴我們,最初,來橫琴的澳門人並不是很多,大家爲了交流在橫琴生活和工作的相關信息,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取名“幹飯團”,如今這個“幹飯團”已經有200多人,很多人成了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很多人也成爲彼此的鄰居。橫琴,這個美麗的小島,爲他們拓展了生活的空間,也爲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圖片

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視頻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