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澳門研發 橫琴轉化——灣區科技發展新潮流

來源: 新華社 發佈時間: 2024-12-12

  編者按:橫琴,作爲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載體、新高地,一直以來致力於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值此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新華社推出系列報道,帶您瞭解琴澳之間根脈相連、深度融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故事。敬請廣大讀者持續關注!

  對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昊任來說,即將畫上句號的2024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

  今年9月,該公司研發的“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和創新產品註冊申請均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爲首個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立項、研發、註冊申報並獲批三類醫療器械和創新產品註冊證的產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日前公佈,這家公司研發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小型化穿刺手術機器人)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產品正式獲批上市。

圖片

張昊任介紹產品“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  王益亮/攝

  “科研在澳門,轉化在橫琴,我們是行動者也是受益者。一年內接連有兩個產品獲批上市,這是屬於粵澳共同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澳門土生土長的張昊任說。

  真健康還在澳門成立了子公司,聯合澳門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承擔了“2022年度澳門重點研發資助計劃—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項目——面向人機協作作業的智能機器人系統研發,將人機協作智能機器人技術拓展應用到醫療服務領域。

  澳門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科研成果產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排名第4,僅次於廣州、深圳及香港。

  爲更好解決澳門科技企業數量和體量偏小、發展空間不足、部分科技成果轉化遇到瓶頸的問題,橫琴近年來致力於打造科技轉化的載體,爲澳門研發的轉化落地創造空間。

  目前,合作區已建有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創新平臺載體,集聚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澳門高校產學研基地、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

圖片

袁天曉/攝

  圍繞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的琴澳創新產業園(一期)項目近期動工,將打造40餘萬平方米高品質生產製造空間,爲技術轉化提供關鍵載體。

  12月初,一場集成電路人才需求對接會在與澳門大學一路之隔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舉行。集成電路企業開展人才招聘,共有超過60名澳門大學學生報名參加,現場氣氛火熱。

  “橫琴毗鄰澳門,擁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可在科研協同、產業化聯動、成果轉化和孵化等領域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橫琴將會是澳門大學微電子專業人才生活、就業的最優選擇之一。”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說。

  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設有分部。該機構主任麥沛然說,“期望通過對接會促進芯片企業與澳大師生的交流與合作,將高質量的微電子方向碩博畢業生人才留在大灣區,推動大灣區集成電路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目前,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以及澳門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落戶橫琴,構建“澳門研發+橫琴轉化”創新鏈條,開展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截至今年11月,橫琴已累計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創業項目898個,其中澳門項目815個。

圖片

曾遙/攝

  除了市場和載體,資金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2023年8月,合作區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

  合作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子基金投資+重點項目直投”等方式,使社會資本投資於澳門及合作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聚焦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四新”產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聚集,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們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用更多資本支持這些企業走得更遠。跑通這條路之後,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到澳門研發、在橫琴轉化。”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