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概覽

聚焦這一產業!多平臺承載琴澳創新

來源: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 發佈時間: 2024-08-01

  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藍圖鋪展以來,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產業作爲「四新」產業之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截至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已構建起一個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囊括了30家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孕育了超過1萬家科技型企業,其中澳資企業的身影尤爲亮眼,近800家澳資科技型企業在此紮根,共同繪製着科創產業的新篇章。

  01. 聚焦「芯」未來,集成電路產業初具規模

  近日,在合作區舉辦的「新產業主題媒體行」活動上,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子蔚向媒體記者闡述了合作區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

  李子蔚指出,合作區自成立以來,緊密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核心任務,構建了獨特的「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聯動模式,有效推動了重點項目在合作區的落地生根與突破性進展。

  在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領域,合作區尤爲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培育與壯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合作區內集成電路產業成果斐然,規模以上企業營收接近29億元,運營企業數量突破50家,標誌着以集成電路設計爲核心的產業集羣已初步成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是當中一個亮眼的範例。自2021年底成立以來,該產業園憑藉專業的孵化服務、充足的投資基金以及先進的公共技術平臺,成功吸引了集創北方、璧仞科技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集成電路企業及公共服務平臺入駐,特別是IC設計產業在此迅速聚集,形成了顯著的規模效應,爲合作區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產業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片

  該產業園負責人張涵瑀介紹,經過近兩年的運營,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已成爲澳門集成電路創新成果轉化的理想之地,超過80家IC企業的入駐見證了園區的高水平集聚效應。作爲合作區首個集成電路特色園區,它不僅爲澳門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提供了便捷通道,還成爲連接國際創新資源與本土市場的重要橋樑。

圖片

  張涵瑀表示,分線管理政策的實施進一步爲創新科研人才帶來諸多利好,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及海外人才落戶橫琴。橫琴澳世芯科技便是實行分線管理後,合作區吸引國際化人才的一個縮影,其創始團隊來自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園區內超過半數企業由海歸及澳門本地集成電路人才構成,橫琴正逐步成爲集成電路產業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張涵瑀表示,後續,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將依託橫琴的地理優勢與澳門的國際化創新資源,積極承辦如中國芯大會等高端盛會,促進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內的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實現跨境自由流動與深度合作,爲合作區乃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02. 創新驅動,高能級科創平臺加快建成

  在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簡稱智能院)的展廳裏,一顆顆智能芯片靜靜地躺在展櫃中,它們代表着智能院在類腦智能領域的最新探索與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旭指向其中一顆芯片,他表示,這顆芯片是全球最大的類腦計算芯片,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切成不同的大小,靈活應用於多種計算系統。

圖片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新一代綠色類腦智能超算中心建設,支持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建設國家級實驗室」。

  自2021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智能院便深耕類腦智能領域,成爲國內外首個集科研、開發、應用於一體的全鏈條類腦智能研究機構。

  如今在橫琴從事全職工作的張旭,更是將滿腔熱情傾注於這片創新熱土。他表示,合作區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平臺。這裏不僅有利於科研人才的聚集,而且有利於與澳門緊密合作進行科研與成果轉化。

  三年間,智能院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海內外人才的加入,研究團隊迅速壯大至近300人規模,並細分爲18個專項研究組,與業界夥伴攜手建立了6家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此外,智能院還依託澳門優勢,設立了「粵港澳腦智工程中心暨粵港澳大灣區腦智工程研究會」,成功孵化出4家類腦智能相關企業,爲產業生態的繁榮注入了強勁動力。

圖片

  「才」路廣開,得益於琴澳深層次的融合。張旭指出,當前澳門與橫琴之間的合作已超越物理界限,實現了信息、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深度融合與高效流動。這種深層次的融合,不僅體現在通關的便捷與物流的暢通,更在於兩地科技創新生態的緊密聯結與協同發展,預示着琴澳未來合作將更加緊密,發展前景無限廣闊。

  據悉,截至目前,在琴澳合作方面,合作區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0家。澳門高校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橫琴分部、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珠海·橫琴)、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等多個創新平臺相繼入駐,爲澳門發展科創產業留足空間。

  未來,合作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佈局更加雄心勃勃。李子蔚局長透露,爲助力高端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合作區正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琴澳創新產業園,旨在打造更多元化、更高效的研發與轉化平臺,爲澳門工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該產業園將廣泛吸引中醫藥、食品、保健品、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人工智能及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的領軍企業入駐,共同繪製琴澳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03. 校企聯動,助力大灣區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的西側,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產學研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簡稱澳大珠研院)坐落於此。這裏不僅匯聚了澳門大學的頂尖科研力量,還吸引了衆多國內外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加入,諸多科研成果正在這裏實現商業轉化。

  據瞭解,自2022年起,澳大珠研院攜手企業,創新推出聯合實驗室模式,聚焦微電子、生物醫藥大健康、智慧城市及先進材料等前沿領域,深化產學研融合,促進技術與應用的無縫對接。

  據澳大珠研院院長陳國凱介紹,短短兩年間,已有10家聯合實驗室落地研究院,近期更迎來八家新合作企業的加盟,成功搭建起產學研對接轉化平臺。通過與企業共建實驗室,澳大珠研院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還成功孵化了一系列創新項目,實現了科研與市場的雙贏。

圖片

  據統計,澳大珠研院及其同類研發平臺,如珠海澳科大科技研院,已爲琴澳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支撐,累計建成引入8個研發中心,併成功開展了369個科研項目。這些成就不僅彰顯了科研實力,更爲區域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爲進一步提升科研生態,今年澳門大學正積極籌劃在橫琴建立新校區,並規劃了醫學、新工科、微電子、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及量化商學分析等前沿課程。同時,澳大橫琴高等研究院的獲批建立,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爲大灣區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端人才。

  04. 政策利好釋放企業、人才紛至沓來

  近三年來,一系列旨在優化營商環境的產業政策相繼出臺,爲合作區企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雙15%稅收優惠政策、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及分線管理等重大改革舉措的實施,爲科研人才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在政策的春風下,橫琴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累計引進的院士、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省領軍人才等各類高層次領軍人才超過120名,爲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智力支持。特別是分線管理政策的實施,極大地降低了科研項目的成本投入,爲科研機構和企業帶來了經濟利益。

  與此同時,合作區積極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大健康、金融及會展等產業的發展,爲澳資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截至目前,合作區內澳資企業數量已高達6298戶,成爲推動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

  澳門中華總商會廣東辦事處作爲連接澳門與內地的橋樑,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爲入駐合作區的澳門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通過組織各類活動、促進政企交流,該辦事處已累計服務近500家澳門企業機構,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大局。

圖片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馬志毅表示,澳門中華總商會將繼續努力推動琴澳工商企業更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拓展更廣闊的營商發展空間,並帶領澳門企業投入到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熱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